
三亚东北人的物品切割法无定则
自古以来,茶与壶便是难分的好友,而紫砂壶则是这段友谊中最为珍贵的一环。宜兴红茶和宜兴紫砂如同手足一般,携手穿越了五百多年的时光。宜兴紫砂,以其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工艺,让无数爱茶之人赞叹不已,文人墨客更是深情款款。在明朝时期,即便是金玉般昂贵的物品,也无法与它相提并论。如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所感慨:“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可以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五色富贵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每位匠人的技艺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张顺法,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虽然出身普通,但从小就被陶瓷艺术熏陶,最终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张顺法在19岁的时候进入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他的老师李碧芳是一位技艺精湛、作品流畅而端庄的名家。在她的指导下,张顺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直秉承着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同时要超越生活素材才能充满意味这一理念。这一点贯穿他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他的一些作品,如“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先后获得各项大奖,在港台地区广受欢迎。
对于自己来说,张顺法要求自己每年只创作两件作品,以保证每件作品都是完美体现自己的构思,使创作理念得以立体呈现。此外,还需要藏家的认可,这样才算是成功。如果将抽象地讲紫砂艺术审美可以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指的是工艺上的细腻;气即气质,是内含本质美;神则是让人意会到韵味。能在这些方面融会贯通,便是一件真正完美好的作品。
张顺法创建出的每一个布局,都强调个性融于共性,将整体之美展现出来。他认为成功创作首先要从具象抽象,然后再通过想象提炼,使空间得到扩展。而且他的创作还应该新颖,有新意,不仅表达平朴高远,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独特韵律,这正是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部分——追求淡泊和平超世脱俗。
现在社会浮躁的人们往往忽视这种静心苦功的心态,而选择快速获取利益或知名度。但对于张顺法来说,这种趋势令人忧心,他只是希望能够做好每一件工作,让它们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赋予他们深刻思想内涵。这就是他作为国家级工艺师最显著特色之一——创新加深刻思考。
任何形式的手笔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只看懂了这份情感的人,就能领略到其独有的魅力。一座建筑、一幅画,一首诗,或许也如此。但对于那些了解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无疑更容易理解那些隐藏在表面下的意义。而对我个人而言,那些用来泡茶的小小物品,它们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呢?或许,我已经迷失在这个世界上,只因为那份简单却又复杂的情感纽带,让我愿意沉浸其中,从未曾想过离开。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对于那些拥有智慧的人来说,那些简单的事物,它们可能包含更多意义。我只希望能够找到那个属于我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开始探索生命中的真实价值。那时候,或许我会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不能用言语去描述,只能通过实际触摸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