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野到越渡千高原开启三展联展
2018年8月12日,在千高原艺术空间,3场展览--吉磊个展:越渡之地、马文婷个展:去荒野、1000+项目: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集中亮相。
一楼展厅展出的是艺术家马文婷的最新个展《去荒野》。展出二十余件绘画、摄影及装置作品。作为她今年的第二次个人展览,如果说《惶然录》侧重于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个人生存体验,《去荒野》则来源于艺术家早期创作中对荒芜之地精神维度的偏爱和内心潜意识的表征。
毕业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马文婷是一个极其有力量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在关注社会现实层面的基础上,充满着沉重的生存体验和精神表达。马文婷用诗意化的语言来呈现了时代背景下人类的情感缺失和精神痛感,通过对现实的肢解与重建,来跟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各种真实与荒诞交织、戏剧与现实并存、扭曲与束缚共舞,她总能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强制性地把破碎的现实重新拼装起来,把人生戏剧性的荒诞穿越处理得举重若轻。在她的绘画作品中摧毁与重建总是不断地纠缠反复,不断地斗争和解,她为我们理解艺术和现实的深度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在本次展览中,她的作品通过对荒野美学意象的描绘,隐喻着二十世纪人类社会遭遇现代性危机以来,我们所普遍面临着的生存焦虑和精神困境,对我们每个当代人而言,无力面对的死亡与救赎、矛盾与纠结、绝望与空虚,它是和我们今天时代情境下意义的缺失、精神的焦虑和生活的无力感所直接相关的。
三楼展厅展出的是艺术家吉磊的绘画作品,此次展出作品的展览名字为《越渡之地》。
"越渡是动词。这是一个在字典里没有的词。最早看见它是在恶鸟的《越渡叙述》中。第一眼看到这个词就本能的一颤,词语和心灵产生了共振现象。读了文章后有很多共鸣,当然也有认识的不同。没关系,词语本就有生长和变迁的过程,如同这个世界一样。于是,我想以自己数年的体会和理解为理由,分享这个新词。"--吉磊
吉磊的作品很强调绘画语言,而对他来说绘画是一种反复的操练,是为了穿透日常图景的表层,是在心理--视觉的(创造记忆形态的)语言探索之路上反复练习。为了将隐藏其中的新世界一点一点地找出来,绘画的动作成为了寻找和剥离。
"一个人是否可能通过画画寻找和世界及自己的相处之道?《失眠镇》将我带到意识-潜意识、时间-空间含混重叠的地带,"不安的共同体"的力量通过梦境获得了新的建构;《天象》系列,从古至今、现实和想象的各种天象都成为我的曼陀罗,画的过程中隐然获得了能量;《越渡之地》是从现实的瞬间出走和偏离,在起稿阶段感觉看到了岔路口,就试着走过去,可依仗的只有黑白灰、点线面、色彩、笔触……像迷路也像挖掘。"--吉磊
同样,在三楼的另一侧,1000+ 项目展区的"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选择放映童文敏、徐琳瑜、余果三位年轻艺术家的实验影像作品,三位艺术家均生活在重庆市,项目题为"等待一片蓝色的到来",来自艺术家童文敏的一件作品名。
据悉,三场展览将持续至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