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养护

解密这些抽象艺术大师作品的背后蕴含了一个哲理

进入展览淡季,虽然好多人已在朋友圈里晒起了诗和远方,但近期仍有很多展览陆续开幕。穿梭转场于不同的展厅和形形色色的作品之间,“艺术在场”的代价是被烈日炙烤的有些晕眩的意识,以及抽象的感觉。

互联网时代中,语义得以极大地扩展,被挪用、被嫁接的网络词汇在插科打诨的戏谑间,有时也能非常精准地概括某种难以表述的状态。“抽象”这个在当代十分具有网感的词,可以理解为对一种模糊的、不明确的、难以具体化的感觉的概括;也可以理解为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模式的质疑,从而想要跳出束缚,探求本质的行为状态。

后者与抽象艺术,似乎产生了奇妙的链接。

最近,我们在展厅(或朋友圈)中看到了一些深刻的抽象绘画作品。在走进、了解、读懂这些作品之后,会发现,真正高阶的抽象作品是具体的,而生活,才是抽象的。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
展览现场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丁乙:预示与回望》展览现场
南法普罗旺斯,2024
展厅图片版权所属Stéphane ABOUDARAM @wearecontents

“中国表现2024”展览现场
北京 壹美美术馆
2024

“中国表现2024”展览现场
北京 壹美美术馆
2024

“几何:赵大钧绘画实践的基本线索”展览现场
北京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4

严一能个展“灼热史”展览现场
索卡北京
2024

“偏见之明”展览现场 - 潘林作品
《戈黛娃》,2023,布面油画,170 × 200 cm
北京 CLC Gallery Venture,2024

“究极:张汲个展”展览作品
《真理之⽪121》, 2023, 布⾯油画, 120 × 160 cm
上海 藝術⾨画廊,2024

“Listing Ⅱ”展览现场 - 胡里奥·朗多作品《落》( Fallen), 2022,玻璃背面丙烯,木板上丙烯及漆,110 × 95 cm,偏锋画廊,2024

图片来源于各机构

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愿随波逐流、也不愿被框定在既定的规则中,而是奋力重建一套新的方法、理论和图式,那么,无疑,对其精神和肉体,都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冒险。

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另辟蹊径的勇者,人类视觉艺术史将会是多么地枯燥与乏味。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中,在不断地推翻与重建中,与孤独相伴的开拓者们,丢弃掉了手里的六便士,抬头看向了月亮。这其中,最为激烈的变革和最大的转折之一,是抽象艺术的出现。

抽象艺术出现的底层逻辑

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视觉艺术的本质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自然和现实人间的镜像。而直到十九世纪中期,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艺术作品是可以脱离外在事物,经由艺术家的内在情感、知觉视觉经验所塑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人化属性的表现形式。

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位带着眼镜,看上去斯文内向的i人,其实有着像梵高一样炽热的情感和高更一样坚定不移的决心。在厌倦了对自然的一丝不苟的模仿和高尚的文学主题后,他开始反思艺术究竟何为。

瓦西里·康定斯基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抽象艺术在康定斯基这个人身上开枝散叶并不奇怪,因为在前几个世纪,几乎没有展开什么探索的艺术,已被僵化的审美束缚住了前行的步子。而已经走出国门在法国和其他国家汲取现代主义养分的艺术家们,深刻地意识到,好好说话很难解决问题,唯有以最激烈的形式,才能以非主流的身份对抗古板且强大的学院派的统治现状。

什么是抽象艺术的精神性?

不再依赖模仿的艺术形式,必然会更加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在这个思维游戏中,艺术家提倡在创作过程中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充分并且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意志和内在情感。所以,抽象艺术的内核,可以总结为对“内在需求”的表现,也就是现在艺术圈的常用词“精神性”。

沃尔斯
绿色与红色线条
布面油画,100.4 × 81.3 cm,1946-1947年

抽象艺术很大程度是从唯心论和神秘学中迸发出来的。之所以将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探索定义为一场“冒险”,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借助这种形式的艺术进入到了神秘主义的领域,比如神学、精神分析学、东西方哲学,以及宗教。所以,抽象艺术并不是艺术家站在画布前的灵光乍现;也不是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边边角角。相反,抽象艺术虽然不是模仿的艺术,但却与自然生命与艺术家的生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所以,它也许是虚无的但却不是空洞的。

然而,被消费主义推着一路狂奔的时代,抽象艺术有时也被当成伪艺术的庇护所。

缺乏思考、流于形式,与艺术史、与文化脉络断裂的抽象作品并不鲜见。同时,传统的抽象艺术方也成为很多艺术家的创作枷锁,而被困住的核心问题,也许是艺术家本源力量的松动,以至于无法弥补作品上的乏味。

写到这里,回到贡布里希的那句名言: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在画布上挥洒情绪之前,需要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艺术家。

艺术史和市场上皆负盛名的
抽象艺术作品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Composition X, 1939.
Image courtesy of wassilykandinsky.net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Composition II in Red, Blue, and Yellow, 1930.
Image courtesy of Google Arts & Culture.

胡安·米罗(Joan Miro)
Peinture (Etoile Bleue), 1927
Image courtesy of The Observer.

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 OM)
1934 (Relief), 1934
Image courtesy of the Tate.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Convergence, 1952.
Image courtesy of jackson-pollock.org.

海伦·弗兰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
Mountains and Sea, 1952
Image courtesy of Guggenheim Bilbao.

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
White Center (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1950
Image courtesy of the New York Times.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
Abstract Painting 599, 1986
Image courtesy of gerhard-richter.com.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
Elegy to the Spanish Republic 108, 1965-67
Image courtesy of MoMA.

赛·托姆布雷(Cy Twombly)
Leda and the Swan, 1962
Image courtesy of Christies.

赵无极
Juin-Octobre 1985, 1985
Image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朱德群
Autumn, May 1, 1978
Image courtesy of China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