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作品欣赏
无个性,不艺术。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家中,“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者比比皆是。他们恃才放旷,或痴或癫、或疯或狂,玩世不恭,举止怪异,不拘礼法,却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五代宋初画家、书法家、 无个性,不艺术。在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家中,“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者比比皆是。他们恃才放旷,或痴或癫、或疯或狂,玩世不恭,举止怪异,不拘礼法,却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五代宋初画家、书法家、古文字学家郭忠恕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第一次把界画推向高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之后,虽有王振鹏、仇英、袁江、袁耀等人以界画著名,却始终无一人能超越他。就是这样一位空前绝后的艺术家却一生潦倒,经官场几起几落后,终在流放的路上“挖坑容面,俯窥而卒”——连结束生命的方式都这么与众不同,也算是书画史上独一无二的了。 郭忠恕,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和许多书画名家一样,儿时的郭忠恕是个了不起的神童。他七岁通“九经”,熟读《论语》《尚书》,参加当时的童子科举,作文如行云流水,背诵则口若悬河,一时传为佳话。在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长期熏陶下,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有高度的济世情怀,其人生价值与追求往往在于以“出仕”为途径而行“治世”之理想。生逢乱世的郭忠恕以弱冠之年投入后汉相阴公刘赟麾下,做了一名推官。可他年轻气盛、锋芒毕露,与同僚董裔发生争执。后董裔被杀,郭忠恕为避免害辞官逃亡,结束了第一次生涯。 在名山大川逃亡了几年后,郭忠恕被后周政权召去担任宗正丞兼国子监书学博士,宋太祖赵匡胤代周之后改易学博士。按说,这次任职是专门做学问的,本不应该牵扯到斗争中去。可生性直率的郭忠恕根本不懂得为官之道,竟然喝醉了酒与监察御史符昭文在朝堂上发生争执。不久,符昭文指使谏官郭忠恕。不料,郭忠恕竟抢走他的奏折,当着皇帝的面撕了个粉碎。宋太祖赵匡胤龙颜大怒,遂将其贬为乾州(今陕西乾县)司户参军。既然这样,就该“夹起尾巴做人”了吧?可他还是我行我素,照样喝酒放纵。乾州从事范涤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对他说了几句风凉话,他挥拳就把这位“狗眼看人低”的从事痛打一顿,然后扬长而去。因痛打同僚、擅离贬所,郭忠恕因此被 “削籍配隶灵武”。他的第二次生涯仍以失败告终。 此次官场失意对郭忠恕打击较大,他从此无意仕途,心寄林泉,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中,“纵放岐雍、陕洛间”,天天饮酒作乐。他轻视礼法,蔑视权贵,遇到人无论贵贱都称呼对方为“猫”。他的酒友大多数是贩夫走卒之流。他们一起出入酒肆,推杯换盏不亦乐乎。郭忠恕还笑呵呵地说:“你们这种身份的人才是我最好的朋友啊!”河洛一带最有名的教官聂崇义是连宰相赵普都要登门拜访、执礼的大儒,郭忠恕却不以为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聂崇义,竟没大没小地拿聂崇义的姓开玩笑,说“近贵全为聩,攀龙即是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讥笑对方老迈愚蠢,气得聂老夫子胡子乱颤,拂袖而去。《谈苑》记载,岐山有某富家子喜爱郭忠恕的画,每天好酒好菜招待,预设几案,摆好文房四宝,多次恳请郭忠恕作画。“忠恕先取纸一轴,凡数十番”,于开头画一丱角小童手持线车,其中引线有几丈长,最后才画一只风鸢。富家子看他虽然名气很大,所画却又如此敷衍,大不高兴,从此便不再请他了。《宋史·郭忠恕传》载:“多游王侯公卿家,或待以美酝,豫张纨素倚于壁,乘兴即画之;苟意不欲而固请之,必怒而去,得者藏以为宝。”由此可见郭忠恕是多么恃才傲物。 由于郭忠恕画艺精绝、学养深厚,故而在民间享有较高声誉。宋太宗即位后, “召赴阙,授国子监主簿,赐袭衣、银带、钱五万,馆于太学,令刊定历代字书”。可是他对官场早已心灰意冷,对于这次机会并不珍惜,放浪形骸的性格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加放纵无度。 郭忠恕本来是个美髯公,有一天他突然剃光了胡子去见大太监窦神兴。窦神兴很吃惊地问:“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呢?”他说:“我这不是向你学习吗?不然又怎么能飞黄腾达?”窦神兴大怒,向皇帝进谗言说郭忠恕纵酒肆、言时政。宋太宗一向对郭忠恕很宽容,但郭忠恕如此这般故意挑衅,再圣明的君主也容不了他。太宗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郭忠恕应论死罪,但太宗皇帝念其年事已高遂减一等,“决杖流配隶登州(今山东蓬莱)禁锢”。郭忠恕第三次的生涯依然以失败而结束。这次生涯终结后,他也主动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太平兴国二年(977),郭忠恕在流放途中走到临邑(今属山东)时突然对押解的差吏说:“我要死了!”说完,就在地上挖了个刚刚可以容纳脸庞的小坑,脸朝下趴上去“附窥而卒”,平静地停止了呼吸。一代传奇从此谢幕。 郭忠恕死后,尸体也与平常人不一样。《宋史·郭忠恕传》说其尸体甚轻,“空空然若蝉蜕焉”。其他多部典籍也有类似说法,认为他的死只不过是蜕去皮囊度化成仙。此说掩盖了郭忠恕终生颠沛流离的悲惨经历,将其神仙化实际上就是在肯定他的脱俗。他的玩世不恭、猖狂放浪都是不为“生累”、不为“形拘”。他率性自然、至纯至朴,不会察言观色地讨好别人,不会虚与委蛇地应酬,甚至不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用纯真的心态作画,作品自然超凡脱俗。或许,这正是其绘画无人能超越的原因所在,也是其界画的艺术魅力所在。郭忠恕仙去后,其画“手泽渐难求,谁家耀箱帙”。这便是世人对其绘画成就的最终认可。 郭忠恕既能作“随意取之”的寒林远山,又能做严谨规矩的界画。苏轼、黄庭坚都是他的“粉丝”,诗作、文集中经常提到他。《圣朝名画评》中评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宣和画谱》中说,“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余不足数,如忠恕之高者,岂复有斯人之徒欤?”他的界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宣和画谱 》记载北宋御府收藏他的画作有34幅之多,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多不知所终。传世至今唯一能确定出自他手笔的作品,仅剩下不完整的一幅《雪霁江行图》。该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有宋徽宗题写的“雪霁江行图,郭忠恕真笔”十字以及乾隆皇帝题诗。图绘雪江上大船两艘,船的结构以及船夫劳作的状态都被刻画得精妙入微。画家在处理水波和天空时仅仅略勾几笔,用清淡的墨色晕罩画面,就使画面产生了寒江阴霭、水天空阔的意韵。整个画面体现了高度的和谐:曲与直的和谐、空与密的和谐、巨与细的和谐、力与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艺术和生活的和谐。 在书法方面,郭忠恕善写古文、小篆和“八分体”,以楷书最为著名。传说曾有人得到一幅上古鸟迹篆,无人能够辨识。有人将其拿给郭忠恕,郭忠恕很顺畅地朗诵下来,“辄诵如宿习”。欧阳修评价说:“郭忠恕书《阴符经》,篆法自唐李阳冰后,未有臻于斯者。近时颇有学者,曾未得其仿佛也。”清代刘熙载《书概》说:“郭忠恕以篆古之笔溢为分隶,独成高致。”除了书画艺术外,他还是一个古文字学家,撰写的文字训诂学著作《汗简》和《佩觿》是研究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郭忠恕的去世,史料有详细记载,但出生年月不详。对其寿命的考证有多种意见,但普遍认为他最多只活了60岁。与众多高寿的书画家相比,郭忠恕的寿命不算太长;但对于他这样一位恃才放旷、命运坎坷的人来说,死亡应该算是终极解脱吧!怀才不遇,难展抱负,牺牲个性从政却又仕途不顺、屡受打击,最后只有“放浪玩世”,以“怪诞”的行为表象艰难地苟活,这是郭忠恕同时也是所有古代文人墨客在周而复始的文化怪圈里一次又一次碰壁,却又永远无法走出的必然的人生结局。 宋 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