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养护

故宫四大乱象数据揭示文物损毁与垃圾问题严重

近日,一段“实拍游客故宫斗殴”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再次点燃公众对故宫的关注。随着此类负面新闻的连续出现,包括老人被保卫人员踢伤、古籍保护不善等,人们对于故宫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关心。

首先是安保不到位的问题。在一段名为“实拍多名游客故宫群殴”的视频中,七名游客在宫门口扭打成一团,但始终未见工作人员前来劝阻。这并非偶然事件。在2011年7月2日起,故宫游览改为“单行线”,只能由南门进北门出,有不知情的外地游客仍会来到北门,此时,“黄牛”票贩便前去搭讪,以每次100元的价格将游客从北门送进故宫。

其次是垃圾成灾的问题。筒子河曾经漂浮着塑料瓶和玉米芯,而午门前的空地上也随处可见游客丢弃的冰棍纸、塑料袋等废弃物。尽管有加强宣传力度、组织专人清理垃圾,加强对筒子河河道的保护和清理措施,但这场面依旧频繁出现。

再者是文物遭损毁的问题。一口缸被观众涂写上“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还有保和殿匾额上的文字。此外,中和殿东侧门上的棂花竟被扒坏,这种破坏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文物保存状态。而且,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由于没有罚款权力,只能加强巡查密度,并完善防盗系统以增加证据收集能力。

最后,是古籍保存不善的问题。一位自称“故宫职工”的举报者指出图书馆部分图书丢失,这些丢失图书虽然有100多册挂账存疑,但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正在核对过程中。此外,由于涉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复杂程度很高,因此清理工作至今仍在继续。

针对以上乱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了全面提升安保措施,并承诺通过修缮使更多建筑群开放,将调整办公科研用房,使得红墙内夜间形成封闭的安保区域,同时创造良好的条件,让社会更多地了解 故宮的情况。但无论如何,这些乱象都让人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更好地保护这片文化宝库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