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的种类和特点揭秘包浆之谜
紫砂壶的种类与特点:揭秘“包浆”之谜
爱茶人常爱壶,壶友常养壶。紫砂壶之美,不仅在于其形制工艺,更在于其独特的肌理线条和材质色泽。追求这些美感,是养壶者的终极目标。
经过长时间使用,紫砂壶会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包浆”。这层“包浆”是材质色泽美的一种体现,它呈亚光状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明亮。这层亚光,即所谓的“包浆”,不易被高温高压冲洗,而反而彰显了品位。
紫砂壶中的“包浆”有三种类型:
紫砂泥料本身风化、衰变后形成。
长年泡茶后,茶水渗入表面形成。
长期手把玩时手上的汗油侵入表面并磨损形成。
第一种为物体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层,而任何物品都会产生此效应,但不是所有都好看。紫砂壶中这种氧化层具有特殊美感,这主要取决于泥料本身特性以及内部元素渗透至表面的过程。在泡茶过程中,尽管外部不透水,但内部可以透气,这使得部分元素从内向外渗出,从而影响到最终的颜色和质感。
专家提醒,不要将老壶下水重煮,也不要用硬物去除已经形成的“包浆”,因为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变化。一旦外部元素被吸收,就无法再次恢复原状。
第二种为茶汤对待纸张或布料造成影响,以致于某些区域变得更加深沉或光滑。对于紫砂 壶来说,这也是一种特殊形式存在。此处需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误解这一点,他们可能认为只要经常淋上茶汤就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其实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因为通常看到的是一层厚重且难以去除的地垢,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包浆”。
第三种则来自长期的手触和摩擦导致的手印留存。如果一个物品经常受到手触,就会变得越来越光滑,有些人称之为“和尚光”。然而,“和尚光”是一个错误地描述了这种现象,因为它是指涂抹油性材料后的结果,而非自然发生的情况。而对于那些经久使用而没有清洗过的人来说,这样的纹理更具特色,更有历史意义。
虽然每一种都是独立存在,但是它们往往相互融合,最终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地貌。而养护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只有通过时间才能让这些细微变化累积成熟,使得每个角落都充满故事,每一道痕迹都蕴含深意。因此,对待这项艺术品,我们应该既享受它带来的乐趣,又尊重它所承载的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