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养护

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如同中国有名的瓷器一样展示了古老文明的智慧和创造力

山东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携手主办,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划的《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中的一件名为“卍”字纹长颈彩陶壶,出自马家窑文化,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青海省博物馆珍贵藏品。

这次盛大的展览共展示了186件精美陶器作品,将新石器时代的辉煌文化全面呈现给世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从2015年12月26日持续至2016年3月26日,这一历史遗产将被重新激发,让人们走进一个灿烂而悠久的史前世界。

展览分为生活序曲、艺术绝响、文明华章和制作工艺四个部分,为观众提供了全面的视觉体验。其中,有126件来自国外的文物精品,以及60多件一级藏品,它们是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展示了整个黄河流域史前的面貌,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段悠远时光留下的深刻印记。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拥有丰富而复杂的史前文化。从大地湾文化到仰韶文化,再到马家窑文化,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这一地区先民不仅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聚落,还出现了一些初步显示城镇化特征的大型礼仪性建筑,这无疑证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中心。

在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人们以龙作为他们最核心的图腾,他们快速发展出更加成熟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与周边其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共同奠定了中原区域,即后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

位于下游地区的山东,则通过扁扁洞遗址等发现,一万年的历史回音,在这里可以见证从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一直到龙山、岳石等多个新石器时代阶段形成完整历史序列。特别是在大汶口—龙山时期,那里的生产力达到了新的高峰,物质财富丰厚,对等级制度有所体现,而这些都预示着一个逐渐向现代化迈进的人类社会形态。而这些精美绝伦且古朴造型的手工艺品不仅反映出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状况,也成为今天我们欣赏并学习的一个典范。

考古学家的挖掘工作揭示了那些宏伟城池,如章丘城子崖、临淄桐林等,其间还发现了一些刻满符号或文字的小小陶瓷标志,这些都是对当代技术水平极具挑战性的成就。此外,以蛋壳黑陶闻名遐迩的是快轮制玉简达到了极致,“黑光亮”三色并存,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风格象征。当今科学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仍然难以企及早在数千年前的先人创造出的高度技艺,使得这一次又一次令人惊叹于中国史前制陶业之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