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谈写意精神

在去年5月举办“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时,提出了十分可贵的学术导向理念“重塑写意精神”,可谓一语中的。“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传统书画的特质,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质。“重塑”两字,说明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已丢弃了这一传统文化之特质。因此,提出这一论题,以为学术导向,是富有睿智的表现。可惜的是,它有似广告术语,随着双年展的结束,也便烟消云散了。“写意精神”却成了一些人用以惑人的时髦语和标签,反而产生误导的影响。“写意”作为传统书画术语,是由魏晋时代的文人书法艺术形成之时产生的,其根由是王弼“玄学”提出的“以无为本”、“得意忘象”论,王弼玄学引导中国传统古典哲学由生成论步入本体论的发展史,从而推动了理性思想的大发展。书法艺术成为“玄学”的载体,被仕人们大加发扬,其原因在于汉字的特点。文字是代替语言的符号,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由于农业经济基础的关系,使血缘氏族群体聚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造成各地方言众多而互不相通。所以汉字的创造,便是以统治阶级集团的官话逐步形成的“国语”为基础,而形成民族统一的语言文字。这就导致中国汉字一开始便无法向衍音方向发展,只能向着形意字发展。因此,我们传统的文字学,以汉代许慎的“六书”论为准,认定汉字是形声字,是不确切的。形声字乃是西方文字的特点,汉字是形意字,文字和读音、语音语言关系不大,一字多义,不受读音和语言影响,目视即可明了意义。正由于汉字这种方块字结体的造型特点和表意性特质,被仕人们充分地加以利用和发挥,创造出独特的抽象表意艺术。因为,汉字乃是语言符号,是一种特殊的无形之形、无象之象,正好与“玄学”以无为本的哲学原理相契合,书法家正好可藉这种“无形之形”来表现得意忘象之“无象之象”、“象外之象”。从而集中地反映了“魏晋风度”的精神,而成为仕人们热衷并为之陶醉的高等艺术。书法的“写意精神”,被融入“文人画”艺术,是经过苏轼的倡导,将诗、书、画互相结合。“墨戏”观念的兴行,使山水、花鸟的写意性不断地加强。如九方皋相马,“意足不求颜色似”的写意精神成了文人书画艺术的导向,并形成潮流,使文人画艺术趋向成熟。经过元代黄、王、倪、吴四大家的努力,使写意山水画艺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而花鸟画,则经过明末徐渭等的努力,创造了大写意花鸟画,至清初的八大山人,便使写意花鸟画艺术步入了理想的高峰。书法和文人画,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原因在于文士们是将其作为修道、悟道、达道的高尚艺术,故尊称为“书道”、“画道”。追求内圣外王,强调人书不二、人画不二,书如其人、画乃心文,重视人品、学养、志趣,排除功利性,不为物欲,以自娱为乐。故于艺术,无为而为,穷理尽性,既要求技进乎道,又要求格调的高华,更要求境界的高洁和超脱。因此历代有道的书画家,总受到社会的尊重,享有崇高的声望而彪炳史册。依此来对照我们今天的书画家,物欲横流,推崇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将书画视作图名谋利的工具。书画的市场化、商品化,已毒化了大家的心灵。一些人虽然学了点传统书画,也只是在“迹”不在“心”,只有皮毛形式的模仿,而无内涵精神的吸收和发扬,类同工匠。书画艺术的平庸化,已成趋势。在当今的时风下,是否还有超然物外、独立独创,为“重塑写意精神”而献身的人呢?但愿还有这类迂腐之人。 二O一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