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浓淡相宜 雅丽天真

认识家骥已有好些年了,但真正认识他的艺术,则是近两年的事。以前家骥也从事花鸟画创作,特别喜欢画竹和兰。他笔下的兰,很有些功力,传统味十足。如只看画,使人很难相信这老到的用笔居然出自中青年画家之手。只是我不太喜欢这样的画,我欣赏那些有创意的作品,哪怕它显得幼稚,也比墨守陈规好。一句话,我看画,更多注重画面中透出的鲜活气息,注重画家所流露的内在气质。 去年冬月,画友们在一起闲聊,彼此又谈起创新之类的话题,我又大谈起我的上述见解,恰巧家骥也在,便乘兴又谈起对他作品的看法。不料我这随意的议论竞对他有些触动。半年后,他带来好些新作与我切磋。他的这批作品,一改往夕面目,不仅画面流露出饱满的创作,也展现了全新的绘画理念。我檄动了,竞脱口说要介绍他的艺术,要为他的新作写一些赏析文字。可当我坐下来操笔时,才发觉其实我并没有真正读憧这些画。我之所以冲动,是被他选择的题材和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所感染。但要真正跳出个人偏爱,说出个一二,的确又使人犯难了。 他的这批近作大多以荷和牡丹入画,这是两个极难融台的创作选题;牡丹浓艳、富丽堂皇;荷花清淡、稚洁天真。两者之间反差极大,弄不好会顾此失彼。想不到家骥竟能从浓艳中悟出清丽,从雅洁中挥洒堂皇,在同一个时期分别处理好对比角色的关系,不由得叫人赞叹。 无论他画牡丹还是荷,均十分注重花的造型与画面的构成趣味。讲究以情写形,以形传神。在把握墨与色的对比、水与墨的渗台、色与水的交融上颇下了些功夫。他以为,墨为画之魂,色为画之神。而画面经心的用水,则是画之韵。只有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笔下花草才自有个性,也才能透出一派天真。难怪,家骥的画作大多别致而清新。 家骥还好读,为体味牡丹国色天香的风韵、领悟夏莲香远溢清之飘逸,他读了不少的古典诗词,甚至将历代名家描绘荷与牡丹的佳句制成卡片,终日吟咏、细心揣摩,偶有所获,便展纸挥毫,尽抒其胸臆,并视之为人生乐事。 我曾读过家骥一幅很有意味的习作,四尺整纸只画了一枝芙藁,而大面积的空间却用浓墨、淡墨、花青题满了历代佳句,像“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问于今何在,出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读着“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细细品味那“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时,不由心中也荡漾着一种清心明丽之气,竟后悔:“此生不识天真味,庸庸碌碌几十春。” 总之,读家骥的画常令我产生许多清新而质朴的联想,感受到美的熏陶,那些散发着春风雨露气息的作品,也无声地滋润着读画者的心口,引^不自主地步入爱与自然 话到此时,不由得又使人羡慕起家骥来,想不到寡言少语的此君竟懂得“纸中蕴玉、墨里藏金”的乐趣,享尽了人生三味之清平。 真可谓,其妙融融、其乐融融!连画外的我,也心神融融! 不知读画诸君,咀为如何? 丙子三月于三桥乡紫藤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