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美学标准如何构建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向墙壁发问盛大开幕
“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现场 頌艺术中心
5月25日,“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在北京画廊周前夜成功开幕。「頌艺术中心」再次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携手中国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为大家奉上22位国际青年艺术家充满活力的展览:他们来自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是独具潜力和新一代影响力的新锐艺术家,他们不同的生存境遇、复杂身份、独特视角共同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年轻一代对多元文化的鲜活面貌。这场展览也惊艳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们,以墙壁向绘画发问,艺术家们精彩纷呈的作品中呈现和构建的新美学趋势,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现场 頌艺术中心
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博物馆应将艺术品分开挂在墙壁上,以提高参观的质量。这些静默矗立在艺术品背后的墙壁往往被当作建筑的一部分,经常被观者忽略存在。然而墙壁不仅是分隔空间、架起艺术品的载体,它们也在观展过程中引导着观者的路径,承载着观众目光,聆听着对艺术品的发问。本次展览中,墙壁的搭建也配合了主题,以构筑独特而包容的内化空间体验。
奇蒂·纳罗德作品《火锅》
“向墙壁发问”这个“问”,有很多的指向,一个指向了艺术史,还有一种指向可以被理解为画面是墙壁的一部分,展览主题很巧妙的从墙壁指向了一个空间问题。
“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现场 頌艺术中心
尼采曾在很早阐述了对空间意识的观点:“空间美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策展人陆向怡也提出墙面内化空间体验对心灵潜移默化的作用。1950年始国际上出现有关于空间理论的讨论,以及带来了整个1970年代以美国艺术为核心的,无论从艺术家、美术馆、策展人都开始去关注空间的本体问题。
左起:艺术家王愫、宁晓颖、江上越、策展人陆向怡,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艺术家王健,「頌」艺术中心团队
今天全球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特别是中国90后青年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如何用这种时代语境去做回应?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王健《鸟与猫》140×140cm 布面油画
吴晶玉《记忆之泉》
奥古斯·威利亚《夏之梦Summers Dream》
“向墙壁发问”是对当下绘画的重新思考,在新语境下艺术的边界再次被消解,并用更复合的文化元素相融合,绘画亦是如此。新的绘画样态是否构建了新的美学标准?年轻艺术家们不断从技术的新的可能中感受到不同的创造力,在不同的文化视觉背景中,这一代年轻艺术家真正开启了对绘画这一媒介的多元融合时代。
贡坎《困惑之重》
尼亚姆《不可思议的事》
王悠《冰箱》
「頌艺术中心」一直以来专注于打造最具活力的当代艺术,关注青年艺术家,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个最具创新性的发展平台。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与这22位艺术家一起共同探讨了在当前全球化的生存背景下,青年艺术家的生存境遇、挑战以及他们对于多重成长背景和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思考。
演员 林鹏
凤凰艺术全媒体总编肖戈,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
凤凰艺术全媒体总编肖戈(左),艺术家江上越(右)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
现场嘉宾致辞
「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
「頌艺术中心」馆长/创始人苏芒:
非常开心能够与我们的邻居,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携手,共同邀请到这22位迥然不同的国际新锐艺术家,他们中有少数族裔、多元性别身份、新女性主义以及非艺术学院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优秀艺术家。他们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创作回应了全球化背景下年轻一代对多元文化的艺术态度。当代艺术是要提出问题的艺术,而这次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主题“向墙壁发问”,从空间与墙壁的概念出发,亦是艺术家们对绘画发问,对当下发问。在多元、繁杂的时代环境中,开启一场青年艺术家对于文化差异和新兴网络的讨论。能切身感受他们在科技时代的创造力,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的大冒险。也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时代给年轻的一代所带来的新的困境和新的机遇。「頌艺术中心」在我心目中是一片艺术的净土。我们的身份是一个平台,一个连接器,希望能够帮更多的朋友们找到他们能够倾诉灵魂的作品。我觉得艺术就像一个灵媒,能够让我们在精神世界里相遇。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
这次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頌艺术中心」第一次这么大的合作是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合和开始。考虑「頌」的这么大的空间和规模,我们的团队包括策展人陆向怡做了一个全方位的考虑,决定呈现一个国际当代青年艺术家群展,一个有比较新的语言模式,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方向定位的展览。这个展览整合了我们自己的代理的艺术家和「頌艺术中心」代理的艺术家,加上邀请了一部分我们觉得很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也是为「頌艺术中心」和唐人未来发现更多优秀年轻人建立了一个基础。
现在全球艺术机构都慢慢开始很重视年轻人这个板块了,特别是疫情三年,很多让人注目的焦点都变成年轻艺术家的生态,可能唐人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敏锐,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尤其绘画这个方面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因为从事绘画的好的艺术家,他需要很多时间、空间去完成自己一生作品的个性化语言、成熟的语言表达模式。未来成功以后还在寻求改变再改变,然后才能变成永久的经典。所以我觉得一个绘画艺术家,是一生的工作,真的是不简单的。所以在绘画这一领域,特别是当代年轻的艺术家能不能在短时间,在年轻的时候就形成自己的语言,能让大家对他形成一个新的关注,而且能脱颖而出。在这一辈里面,我觉得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这三年里面对绘画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特别是展览的分配。
策展人陆向怡
策展人陆向怡:
非常高兴「頌艺术中心」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有这次合作。这次的展览主题是“向墙壁发问”,是我个人一直比较关注的,就是当下年轻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这个“发问”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策展人也好,还是艺术家也好,我们有这个诉求去寻求更多元化的语境,然后也希望给大家呈现更具时代性的好展览。
江上越作品《当你决定做自己的时候,美好就开始了》
艺术家江上越
艺术家江上越:
这个展览的主题是“向墙壁发问”,对于艺术家来说,“发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会不断地去对现实,或者是对周围的日常有一种思考和提问。包括对我们新一代的人来说,我们有国际化的背景,比如我是在不同的国家成长,同样这次参展的很多艺术家也是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所以他们在这种跨文化,跨身份的背景当中有更有国际视野,特别感谢这次展览的机会。
我在国外的时候也发现,我们同年代的艺术家对绘画本体语言的一种回归倾向。包括我本科的时候日本的一代比较多,但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在很多国家长大的同龄人对于这种动漫,或者一种比较符号化的日本的一种形式并不满足。我是想通过自己的成长背景,把我的海外成长体验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去创作。所以我的绘画语言,很多人说不太像女性艺术家,也不太像日本艺术家。
王健作品《圣山》
艺术家王健
艺术家王健:
在这个媒体和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其实每一个艺术家都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我觉得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頌艺术中心」在选择艺术家上给我的感受一是都要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体验,另外一方面,每位艺术家其实还需要秉承着人类审美的金线,其实这参展的22位艺术家的作品都符合这条金线。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理由促成了陆向怡老师策划了这么一个高水平、高技巧、高审美的展览。墙壁是我们展览的载体,这个展览主题挺棒的,它警醒艺术家,尤其是架上绘画的艺术家,我们每天的创作都是在向墙壁发问,每个艺术家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可能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客观与非客观的关系,我最有兴趣的就是造型的趣味和客观的关系。限制中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刘悠然作品《寓言》
艺术家刘悠然:
这张画我功夫都下在造型处理上,没有太多的景别的设置。我把人物处理成偏向于木偶感,你可以看到画面整个形态是比较幼态化的抽离出来的一种状态。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暗示,让大家感觉到画中人被我们窥视,被客体化,被异化的这样一个状态。如何区别于之前男性艺术家画的,从男性视角出发的类似于美人图这样的作品。我作为一个女性,怎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之间身份的矛盾性,内在的冲突,怎样去把它表达出来是我想寻找的。但是我又比较追求那种纯净美感的画面,在视觉审美上不会降低要求。但是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绘画能够引发一些思考,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去让观众去思考画面里的冲突。我觉得这种融合,这种思考是我的一个发问。
“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开幕现场 頌艺术中心
UCCA副馆长、策展人尤洋:
从事当代艺术工作的人,一直有一个持续性的本能,其实就是发问,因为今天当代艺术它有一种强烈的功能性,就是要为艺术的未来去创造出一些讨论问题的新空间,这个是当代艺术的最核心的意义。通过像陆向怡这一代的青年策展人和这些年轻艺术家,通过他们的成长,同龄人之间去彼此的挖掘探索讨论,也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新一代的艺术力量。
从2020年开始,中国的民营艺术机构,特别是从事当代艺术工作的机构,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彼此之间展开合作。美术馆之间展开合作,策展人之间也在交换,这已经是一个必须要去关切到的趋势了。其实去年我也写了一个专题的文章,我觉得今天大家有一种意识,就是当代艺术的前景是非常光芒的。特别是我们所在798艺术区,我们的文化公司管理的也特别好,也有年度盛大的活动。机构之间去加强合作,一起来去共建进行中的历史,这个是我们此刻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大家也具备越来越多这样的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