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藏品背后的藏家
研究型藏家们对于藏品的长期持有与孜孜不倦地观察,无疑在为藏品附加着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
乐从堂珍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因为两件在香港先后释出的瓷器,一位定居台北的新加坡籍华人收藏家,成了今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焦点人物。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已经于10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以2.94亿港元成交,创下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另一件是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2000年曾以4404万港元身价晋升彼时全球最贵瓷器,即将于11月27日的香港佳士得夜场登台。
这位神秘收藏家是令两大国际拍卖巨头同期给予图录封面礼遇,雅号乐从堂主人的曹兴诚。五年前,曾有幸拜访曹兴诚在台北琳琅满目媲美博物馆的私人居所,最吸引眼球的是他在地下专门辟出的一间高科技研究室,各类测绘仪器设备一应俱全,这在收藏家里是相当罕见的。记得当时他说,收藏不只是花钱买东西,更不是锁进保险箱等着升值,而是应该通过收藏获得鉴赏的能力。在多年购藏生涯里,他恪守着三个原则:一是《有罪推定》原则,先假设每件藏品都是假的,然后从最严格的角度来检视,找出真的证据,不能心存侥幸;二是《兼听知人》原则,买东西之前多听大家意见,学会辨别哪些人是可信的,哪些人是误导的;三是《非真不买》原则,不是非常笃定真伪的坚决不碰。
正值古董拍卖市场被搅热之际,我请教这位以探索精神著称的收藏家,站在观察研究者的角度,如何评价这两件曾经属于他的瓷器?曹兴诚的回复颇具新意:《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文物要放进它的文化背景里去看,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所以看宋瓷,要放进禅宗的背景里,要以禅学的眼光去看,如此宋瓷的简朴才能展现不动如山的气势,而宋瓷上流畅的线条和爽利的刀法,就更能让会到禅宗《无怨无悔》的豪壮和美感;明代的文物,则要放到《文艺复兴》的背景去看,明代在意大利有欧洲文艺复兴,跳接追溯希腊美学,在中国也有自身的文艺复兴,跳过元代的黑暗时期,回溯跳接唐宋的文明。
事实上,受益于港台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曹兴诚这样的研究型藏家并非孤例。20世纪40年代,众多极具财力与学术素养的收藏家族从上海、广东、福建迁往香港,数十年间,藏品传予新一代的同时,考据研究的家学传统亦得承袭;在更早的晚清时期,龙泉瓷等中国艺术品类的收藏在台北即已流行,1949年前从内地迁居的大批文化学者与书画艺术家奠立了学术根基,伴随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动《回归传统》的文化,收藏研究氛围进而巩固——这也是类似《敏求精舍》和《清翫雅集》的全球顶尖收藏社团之所以能在港台成形的缘故。
无独有偶,今秋艺术品拍卖市场凸显的另一位焦点人物,明式家具领域的代表伍嘉恩,也是以学术研究和细节观察见长的研究型收藏家,与曹兴诚相仿。
伍嘉恩经纪人的身份,早已闻名全球艺术品市场。1987年她在香港创办的古董家具行嘉木堂一直是业内标杆,其培育的欧美与亚洲客户里,不乏重量级买家。假如没有香港苏富比在今秋隆重举行的一场只展不卖的特别展览,伍嘉恩的第三重身份,收藏家的真实全貌,恐怕还将继续隐匿下去。
这场名为《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的大型展陈,开启了一次堪称全球范围内最高水准的明式家具之旅:百余件(套)以黄花梨、紫檀木造的几、桌、案、椅、凳、箱、柜、床、屏、案头等品类繁多的家具,外形华美,结构精妙,不少稀有的传世珍品甚至成对出现,还有一些首次公开露面的孤例,与展厅背景墙上的《鲁班经匠家镜》古本插图完美呼应。如此等级和规模,令很多原本以为熟知了解伍嘉恩的艺术圈朋友瞠目结舌,现场啧啧惊叹声不断。
如今,当这批搜罗自世界各地、耗资不菲的明式家具收藏在香港浮出水面之时,或许也是伍嘉恩自认不负前辈重托,可以将凝结多年的研究习得公诸于世之时。
明代不仅是中国家具的黄金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如曹兴诚所说,比较同时期东、西方的文艺复兴,可以把明代艺术和文物放进壮阔的背景里,更能体会到明代字画、瓷器、家具、漆器、掐丝珐琅器等美感的卓越和历久弥新的价值。
不难想象,即将上拍的明嘉靖五彩莲鱼藻纹大罐,又将掀起一轮新的竞价,这件流传有序的重器,能否再度刷新世界拍卖纪录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型藏家们对于藏品的长期持有与孜孜不倦地观察,无疑在为藏品附加着难以估量的无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