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正确的选择很重要
坚持要大家买好画藏好画是我认真思考得出的结论,几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我所说的好画是指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的精品力作。何谓认真思考呢?对我而言就是像模像样的苦思冥想。泡上一杯浓茶,没人打扰,坐上两三个小时,也许只是一天,也许接连几天,直到得出结论。这种方式对我很适用,我曾用这种思考方式成功处理过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也曾在大脑高度运转中体验过思想像物体般在脑海中流动,那真是一种从不曾有过的奇妙感受,惊到了自己。我确信每个人的身体中是有许多潜能有待开发的。关于思考,我曾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思考的力量》发表,认为思考的力量足以强大到能战胜任何困难。
关于买画藏画我曾有过两次不同阶段的认真思考,因为这件事关系到我的职业和生活,所以含糊不得。第一次思考是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参与或者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人士可能都还能忆起当时的情景:当代艺术异常火爆,许多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超过了传统大师。
记得在2007年的一日,我在环铁艺术区一个搞拍卖的朋友的住所,大家围在电脑前看当代艺术夜场拍卖的直播。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天价一个接一个,看得大家目瞪口呆,思维跟不上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反应不过来。那个搞拍卖的朋友边看边嚷嚷:“赶快去找画,当代艺术疯了。”在当时那样一个人人找画,见面必谈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下,是坚持自己收藏中国画大师作品的方向不变,还是改弦更张投入到热炒当代艺术的狂潮中去,这确实是需要做出选择的。在经过认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之后,我做出了坚持自己原来收藏方向不变的决定。不去跟风,不趋利冲动,而且还要抓住大多数人把关注点放在当代艺术上,中国画作品出现的短暂价格低谷期去多收藏好东西。
尽管多年来我一直研究收藏中国画,但是对有些当代艺术作品也是真心喜爱。从最早收藏罗中立、何多苓、周春芽的作品,再到后来收藏尹朝阳等多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只要是能打动我的,我都会尽自己所能买一些。几年下来,陆续收藏了有几十幅,但买谁的藏谁的都是经过认真考虑而选择的,后来在市场合适的时机也都及时出手了。所以,这些年当代艺术作品一直不曾作为我投资收藏的重点,这当然是与我最初定下的方向有关的。
我选几幅2008年在拍卖会上拍得的中国画作品和当代艺术作品,把价格排列出来,请大家比较,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市场情况。
在当时当代艺术作品市场放量很大的情况下,我精心挑选了周春芽和尹朝阳等人的作品,因为他们也确实是那一批活跃的艺术家中最有才情的优秀代表,并且作品价格也没有高得离谱。尽管如此,从作品的所占比例上还是能明显看得出,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中国书画作品上。
一如既往地相信“齐白石”,相信“王雪涛”……一如既往地相信“周思聪”,市场上只要有好的周思聪作品,不由分说肯定拿下。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这个价格对比时,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惊叹当时的中国画作品价格之低,可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境外热钱瞄准了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被推到了很高的价位,而中国画大师作品的价值被掩盖了。在那一段时间,许多其他门类的收藏家也都成了当代艺术的跟风者、追随者。我认识的一位青铜器收藏家,把自己多年前收藏的器物以低价抛出,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当代艺术的洪流中,大有舍我其谁的架势,拦都拦不住。
果然,正如所料,当代艺术品市场好景不长,回归理性,中国书画作品重新受到追捧。上面列举的齐白石《丝瓜蚂蚱》仅仅在五年之后的2013年便又在拍卖场上出现,拍出了1058万元的高价。何海霞的《渭北丰收》拍出了92万元。其他那些暂时没在市场上出现的,价格也都相应上涨了好几倍。而许多人当年花几百万上千万买下的当代艺术作品则少有人接手,有些画只能安静地放在库房中,等待着市场的下一次升温。当代艺术还能再火一次吗?近期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以中国人自己的审美及价值观培育出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尚未成熟。
这是我对于艺术品投资收藏做出的一次认真判断和选择,当然我也品尝到了这次选择带来的红利。正确的选择是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艺术品投资收藏上,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第二次对投资收藏中国书画进行认真思考是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这次思考主要是针对这项工作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进行的。2013年春季,我们国家产生了新一届政府领导,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新业态、新事物、新概念风起云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体经济下滑,传统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理为了鼓励年轻人创业亲自到中关村小店喝咖啡去了,互联网+、云计算、孵化器、VR技术、大数据等等,每天都有新鲜词汇冒出,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过去传统的行业和技术大有行将淘汰之势,眼前的社会变得让人看不懂了。而此时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也好像是步入了冰封期,无人问津,冷落萧条。问题凸显,摆在眼前:传统的书画收藏投资还有没有前途?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了?
说实话,对于像我这样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在传统文化行业工作的人而言,剧烈的社会变化对思想的冲击还是蛮大的。高新科技知识基本空白,跨领域重新开始可能性不大,自己熟悉的行业又受冷落,退休赋闲还为时尚早。虽说个人生活早已衣食无忧,但危机感紧迫感还是油然而生。那个时候,接连几个晚上,我在南锣鼓巷附近的胡同里游走漫步,看着眼前一家家闪着霓虹的小店,思考着自己的职业未来。
我在想,一个处在剧烈变化中的社会,必然会有许多新事物产生,政府也会极力去倡导推广,因为社会的发展毕竟是要在创新中进行的。但是,在这些新生事物中,有一些并不一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很可能是热闹一时,或是一拥而上,很快便会被证明不符合社会实情和需要而偃旗息鼓、销声匿迹的。这样的事例在以往实在是太多了。而有一些则会快速壮大以至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引擎。当社会过度强调发展和创新时,常常会疏忽了对传统的重视,顾此失彼。而事实上,社会越是想要快速发展,则越需要作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和行业发挥作用。基础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此时社会对传统的忽视一定是暂时的,是无暇顾及造成的,而并不是传统真的没落了,一文不值了。反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东西会愈发彰显价值。另外,从消费角度而言,在新领域、新业态中赚到钱的人无论如何还是要到传统领域去消费的,财富积累越多的人,也会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而生活品质的提升在物质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最新科技成果的使用,比如家庭智能、新技术、新能源等等。二是对自然资源的享用和占有,比如喝好茶,喝好酒,吃无公害的食品,穿纯天然材料的衣服,等等。而艺术品则是远远高于这些日常消费品之上的最高端最稀缺的资源性物品,它能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稀有物资的占有,在精神方面的慰藉功能也是其他物品所无法比拟的。举例说:你拥有一栋别墅,也许人们并不会觉得有多么特别,可是当你拿出一幅好画时,却令万人称羡。难怪许多有经验的人士常说藏画会上瘾。基于以上考虑,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传统行业和领域耕耘的人,大可不必为自己的未来而惊慌,只要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做精、做好,就永远不会被淘汰,也绝不可能过时。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静待消费者主动上门吧!
通过思考,我对中国艺术品行业更加坚定了信心。打消疑虑,继续前行。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多位过去不曾染指艺术品的朋友在我的影响下开始了艺术品的投资收藏,许多中国画大师的精良佳作被他们收入囊中。
很快,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导向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又被大力弘扬。最近两年,我多次受邀央视《文明之旅》栏目邀请,讲齐白石,讲徐悲鸿,讲传世名画《五牛图》《步辇图》,受到了热烈欢迎,同时也创下了文化类节目非常高的收视率。
若问今后若干年中国艺术品行业将会怎样,我前些日子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一目了然——《未来艺术品将是财富的唯一出口》。这篇文章在网上点击量很大,获得了广泛共鸣。我想这一定是中国艺术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得到验证。
买好画藏好画会使你受益良多,并且也将会是你处置家庭财产的很好方式。这一观点我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