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明清时期的文房水盂 象生百态

    水盂,又名“水丞”“水中丞”,是用于存储研墨用水的文房用具。盂这种器型,可追溯至史前,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随、经济、生活的变迁而发展出多种功能,且遍布皇室礼仪、日常生活、宗教供奉等诸多领域。文房水盂脱胎于“盂”家族,应笔墨书写需要而生,萌芽于西汉,经历了魏晋、隋唐的发展期,至宋代迎来繁荣。明清时期,人们对水盂十分喜爱,各种对水盂的品评见诸文人笔记之中,甚至清代帝王也曾参与宫中水盂的样式设计。明清时期,宫廷的文房水盂一改唐宋时单色釉盛行的特点,各种釉上与釉下彩绘瓷成为瓷质水盂的主流,紫砂、玉、水晶、玛瑙、珐琅、玻璃、竹根等各种材料也被用来制作水盂。造型方面,除了传统的盂形,还流行具有各种吉祥寓意的象生形水盂以及与笔架、笔舔等文具融合型水盂。

    模仿动植物等造型的象生形文房水盂是此时尤具特色的一类,除了储水研墨的实用功能,更以其奇巧造型成为文人墨客书房陈设、案头赏玩不可或缺之物。其实,象生形水盂的出现可追溯至魏晋,比如越窑青瓷中就流行蟾形和兔形水盂。唐宋时期,象生形水盂并不多见,直到明清,各种模仿动植物造型的水盂被大量制作。此时的象生形水盂,已摆脱了在扁圆腹造型的基础上贴塑动物头部及四肢的样式,向着更加写实的方向发展,不仅造型更加别致、多样,还附加各种美好寓意。

    明清时期,动物造型的水盂十分丰富,大多寄托着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愿望。比如,当时出现了不少鼠与葡萄结合的造型,表示多子多福。在海外博物馆可看到一些清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窑素三彩鼠形水盂,为康熙时期特有的彩绘瓷品种,色彩淡雅,十分珍贵。又如,水鸟造型的盂流行于明清时期,被称为凫式盂。凫是野鸭等水鸟的统称,谐音“福”,以此命名,寓意吉祥。以螃蟹作为水盂造型,则因其具有科举得中的美好寓意。《明史·选举志》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因此,世人就以两只螃蟹衔芦苇来寓意“二甲传胪”。蟹形水盂可见德化窑白釉烧造,整体模塑为螃蟹形,左蟹钳夹一银锭,背甲开椭圆形口。

    植物造型的水盂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很多花卉优雅美丽,本身就极具装饰性。荷花作为水盂的造型,可为一片花瓣,也可为圆形的整个花朵,各有意境,呈现不同效果。清代宫廷的画珐琅荷花形水盂,口沿下一周绘绿色莲子,再用深浅不同的红色釉料描绘花瓣,浓红艳绿,尽显宫廷华丽风范。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被赋予吉祥、长寿之寓意。清宫旧藏中有以玉雕成的菊花形水盂,主体雕刻为一朵团拢的菊花,器壁浮雕层叠的花瓣,外壁透雕曼妙的枝叶,既是装饰又可做执柄,设计感强烈,体现了清中期宫廷玉雕的审美。

    除了花卉,瓜果的形状也十分适合水盂。葫芦谐音“福禄”,明清时期宫廷玉雕中可见各式葫芦形水盂,辅以蝙蝠、藤蔓装饰,寓意福寿绵长;瓢形盂,可见于紫砂器、鳝鱼黄釉陶瓷器制品,颜色上写实逼真,追求匏器自然的质感。与葫芦同属一科的瓜类,也常见于水盂造型。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玛瑙瓜形水盂,利用玛瑙自身丰富的色彩施以巧作,器盖以绿色玛瑙圆雕成叶,器身圆雕小瓜,内空可盛水。桃子作为长寿的象征,是表达祝寿寓意时最常用的题材之一。桃与蝙蝠、灵芝等搭配组合,寓意福寿双全、灵仙祝寿等。明清时期的桃形水盂材质丰富多样,有玉、瓷、紫砂、玻璃、竹雕等。雍正时期的画珐琅桃形水盂,盂身呈双桃形,桃尖涂染粉红色,渐变且有斑点,桃实上的绿色也是深浅不同,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紫砂桃形水盂,常将底足做成桂圆、莲子、枣、花生等干果形状,贴塑于盂下,寓意早生贵子。

    动植物造型之外,还有人物造型、器物造型的水盂。人形水盂,通常是在水盂一边塑人形,构成一个生活场景或历史典故。“太白醉酒”是水盂造型常见的题材,以此表现文人豁达自信、桀骜不驯的风骨。类似水盂通常为酒缸形状,旁边或塑或雕一个瘫坐斜倚酒缸的人,表现醉酒的状态,人物一般头戴软角幞头,身着圆领袍衫,为典型的唐代人装束。

    仿器物造型的水盂,一般仿的是竹篓、书卷等各种日用器物。明清时期流行包袱造型的水盂,因为包袱谐音“包福”。景德镇窑白釉龙蝠纹包袱形水盂,整体施白釉,口部贴塑蝙蝠和螭龙,二者昂首相望、张口呼应,栩栩如生,寄托“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

    明清时期丰富多彩的象生类水盂,既有实用功能,又可把玩欣赏,成为当时文人书桌上一道别致的风景。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七·工段营造录》载:“几上多古砚、玉尺、玉如意、古人字画、卷子、聚头扇、古骨朵、剔红蔗葭、蒸饼、河西三撞两撞漆合。瓷水盂,极尽窑色,体质丰厚。”可见,当时厅堂之内、书房案几上流行的陈设物品,水盂位列其中。

    (作者系北京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