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原创儿童绘本的发展之思

    《桃花源的故事》 蔡皋 绘

    儿童绘本作为一门综合的视觉艺术,对儿童美术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儿童绘本品种渐趋丰富,尤其是2016年以后,原创儿童绘本蓬勃发展,被业内称为“绘本的春天”来了,大批原创儿童绘本陆续推出。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的原创儿童绘本发展时期不长,绘本的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儿童绘本缺乏审美,这必然对孩子的艺术感知力造成影响。鉴于此,记者采访了儿童绘本的图文作者、出版社、评论家以及图书馆相关人员,探讨原创儿童绘本的发展之路。


    图文合奏可以带来无穷的艺术效果

    一般来说,儿童绘本的文字并不多,画面则大致在十几至二十几幅,这要求创作者以节俭的笔墨呈现一个包含了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框架,并给读者以哲理的启迪及丰富的人生与美学蕴养,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在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张鹰看来,绘本更接近于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艺术中的艺术。中国作协原、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认为,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的双重组合,是作家与画家高度默契后的通力创新。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教学顾问、绘本故事创作者向华谈到,绘本往往被默认为是给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孩子创作的书,以读图为主,因此,图与图之间的逻辑是绘本的生命,每页画面之间的关联性很重要。

    作为全球较为知名的公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在绘本的选择方面一直致力于选择贴近儿童世界、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绘本。香港公共图书馆总馆长周美玲认为:“优秀的绘本能给孩子预留很多想象空间,带着好奇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逻辑思考、预测推理等能力。儿童绘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的互动来讲故事。好绘本强调内容、情绪、气氛和主题的连续性。同时,绘本应以儿童视角展现儿童生活,通过图画内容让孩子们熟知生活的点滴,初步认知社会。”


    绘本质量良莠不齐 审美趣味有待提升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原创儿童绘本的支持力度,很多出版社都加入儿童绘本出版的行列。河北教育出版社助学读物编辑室主任高群英表示,如果编辑不懂绘本,不了解儿童文学、儿童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只靠臆测,无法做出高质量的绘本。“通常,创作出版一部绘本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周期,从文字到画面都要经过编辑和作者的多遍打磨,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从业者要耐得住性子。”高群英说。

    “优秀的绘本,应该是文、图交互,二者共同完成叙事。中国原创绘本出现了很多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都属上乘的优秀作品。”但张鹰也表示,有的出版从业者过于急功近利,出版的绘本比较低劣,甚至有些绘本的画面是用固定模版拼接而成,这样的读物,只有绘本的形式,不具备绘本的思想与审美内核,无法提升读者的审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给儿童以启迪。“对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除了作家和画家不懈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也需要出版等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张鹰说。

    2009年开始,向华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从事绘本教学与创作,他认为,绘本没有“畅销书”,只有“常销书”。他观察到,在1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引进了全世界百余年来的经典儿童绘本,一下子站到了高起点。事实是,那些世界经典绘本大多是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一卖就是几十年。

    2016年绘本火的时候,向华和同伴隐隐感觉火早了,“如果再晚五年,等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出来再火,对行业发展会更有利。没有足够的人才队伍,过快的发展会导致行业失衡。前些年作者的问题较大,后来是编辑,现在市场的问题最大。此外,销售模式也开始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向华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儿童绘本艺术家蔡皋认为,绘本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社会每一位成员审美趣味的提升而非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重视学校的美术课,不断优化美育环境,提高全民的审美趣味。


    好绘本如何“造”

    那么,优秀的儿童绘本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高群英表示:“好的绘本要以儿童为本,内容有创意和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语言和思维特点,能触动孩子的心。文字和图画合奏,文字有节奏感,画面有连贯性,细节传递信息。图画不只是捕捉文字内容,更要呈现故事深层的意义。故事最好还能互动,孩子通过看图听文,建构自己心中的故事。”

    通过十几年的摸索,向华列出好绘本的四个条件:首先,要有情怀。世界很多绘本大师,往往是在四五十岁开始绘本创作。人生过半,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他们不想讲大道理,只想给孩子讲个故事。这是站在人生时间维度的一端与生命之初的碰撞。同时,好绘本一定能在大人心里留下波澜。其次,通过逻辑和细节来呈现美。孩子看绘本往往会不厌其烦,通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重复,孩子的逻辑正是在后天这样的经验积累中建立起来。而细节就是个性化的呈现方式。逻辑和细节集中在一起就是对美的建设。第三,儿童观和现代性。这是衡量绘本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观即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像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绘本,是大人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属于“大人观”。只有儿童观对了,孩子才会认同绘本中的故事,与故事没有隔膜才具有现代性。因此,要就某一故事不断检验其儿童观和现代性。最后,是多样性。这需要创造者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和形式。在孩子大脑迅猛发育时期,他们接收信息的能力和强度非常强大,因此,这一阶段要大量地给孩子过眼不同类型的绘本,不要让孩子的眼睛模式化。

    “绘本的创作者都是成年人,但其审美都是从儿时开始培养,其审美趣味、思想水平意识会通过创作发散出来,创作是一个人生命状态的外化,因此,作品必定带出创作者的气息和趣味。如果他的‘胃口’偏离了常态,或追求极端体验,其创作的绘本势必也会携带这些因素。”蔡皋说,要把眼光放长远,不扭曲、不拔苗助长、不刻意提升,自然的就是好的。这看似有点离题的观点,却给出了根本答案。此外,蔡皋还谈到艺术批评对于儿童绘本的重要性,应该研究儿童绘本的发展和市场,关心原创作者的走向,对原创作品内容质量进行分析和跟踪,呼吁更多人关心孩子的阅读和成长。


    从有到精,原创儿童绘本未来可期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绘本行业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儿童绘本,这些绘本以精美的画面、深刻的思想、寓教于乐的丰富形式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

    以大型史诗绘本《南京那一年》为例,张鹰谈到,该绘本讲述了1937年发生在南京的那段惨痛历史,在绘本创作领域,算得上宏大叙事。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表现,而是将南京的八个节日按照时间顺序,以精美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读者面前:年初的几幅画面,色彩明丽;随着战事的步步紧逼,画面变得一幅比一幅暗涩沉重,直至12月13日,俯冲的飞机占据了画面的重要位置,如蚂蚁一般四下奔逃的人群显得那么惶恐、绝望……至此,作家与画家共同完成了一个城市从美好到毁灭的叙述。有读者评价,全书用文学和美术的方式,把战争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巧妙的艺术构思很重要,它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艺术想象力的驰骋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发。”张鹰说。

    《桃花源的故事》《宝儿》《花木兰》等作品都出自儿童绘本艺术家蔡皋之手,她笔下的画面风格迥异,色彩、造型作为一种形式,完全服务于绘本的故事情节。在《桃花源的故事》中,渔翁逆流而上,偶然间走到无比美丽的桃花源……“这件作品在绘画上比较自然和写实。虽然桃花源是关乎理想的话题,但我笔下的桃花源并不虚幻,是可以触及的现实生活。画面里的色彩都源于生活,对于陶渊明来说,桃花源就是他的一种回归。”蔡皋说。

    当渔翁进入桃花林后,作者用了高饱和度的粉色和绿色,这样的对比显得无比绚烂,借此,她要强调的就是追寻之美:渔翁一路探寻追问,沿途都是缤纷的桃花,他在一步步接近理想。包括追寻中的困难,也成为沿途风景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意义会不会被孩子们看到?“人们终生都在追问,解决不同的问题,追求理想。”蔡皋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经验贯穿其中,借桃花源来表达其对人生的追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高洪波就开始创作儿童绘本,完成了《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爷爷的宝贝》等近百本作品,最近创作的《图书馆之夜》是通过他的一首诗改编而成。他认为,画家和作家的审美观念及彼此的理解至关重要,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需要磨合。“作为作家,我要在讲故事的同时,给画家提供有画面感的素材,画家则利用文字提供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提升,将文字变成美好的图画。”高洪波说。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现代剪纸艺术研究院院长赵希岗近年来出版了《兔儿爷丢了耳朵》《那条打喷嚏的龙》等以剪纸为主的儿童绘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视觉语言和思维方式,对儿童绘本的艺术语言做出了拓展和另一种诠释。

    奇想国童书创始人、童书出版人黄晓燕谈到,基于出版定位和选品倾向,每个出版机构内部在绘本的选择上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希望出版物有长久的生命力,孩子们通过阅读,在思想和审美上有成长和提升。选品上会更加侧重主题独特、有思辨性及表现形式有独创性的作品,如《每个人都重要》《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鸭子!兔子!》等。”

    河北教育出版社在引进国外绘本的同时,也在原创绘本的路上努力探索,中国的神话传话、民间故事等都是其表现的主题。“我们综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儿童成长需求等因素确定选题,从最初的《蝴蝶·豌豆花》到《不理发的狮子》,再到涵盖童谣、刺绣等非遗元素的《荷花荷花几时开》。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近年来中国绘本发展迅速。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原创绘本未来可期。”高群英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