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紫砂壶秘笈揭秘古典工艺与早期款式的独特魅力
在古老的紫砂壶文化中,早期的款识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更是对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映。从无锡华氏墓出土的“大彬”刻款圆壶,到江都曹氏墓中的“大彬”底部刻款六方壶,再到漳浦卢氏墓里的“时大格制”底部刻款紫砂圆壶,每一件作品都是刀刻艺术的杰作。
竹刀所铣出的文字与金属刀所留下的痕迹不同,其特点是泥质溢出,使得每一个字形都充满了生命力。此后,文人墨客参与进来,他们以诗词、书法为题材创造出了更多样化的款识,让宜兴紫砂壶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以下是二十一例展示了四百年间各个时期宜兴紫砂壶上的款识特征及其变化:
(1) “康熙御制”章款,位置在底部。
(2) “大彬”,位于把下。
(3) “鸣远”与“陈鸣远”,均分布于壶身。
(4) “曼生铭”、“彭年”,以及印章“Amanada室”,位于底部。
(5) “大清乾隆年制”的章款。
(6) “玉香斋”的刻痕。
(7) 荆溪华凤翔制”,位于章内。
(8) "岁在辛卯仲冬虔荣制"时间并书于底部".
(9)友兰盖印,“符生邓奎监造”。此物乃邵友兰访曼生式,以符生邓奎监造而成。
(10)友廷盖印,“福”把梢印。
(11)光裕盖印,“己酉1909年劝业会纪念品”。
(12)铁画轩篆文方、烟印于底部,有耀庭盖印。铁画轩是一家本世纪初成立于上海经营宜兴陶器公司,由戴国宝创办,其产品以装饰书法著名,但其业务随着时间推移由瓷器转向陶器,并加以纹饰,以表明其职业特色。公司的标记是“铁画轩制”。
(13)桂林盖印,有金鼎商标及歧陶氏访作铭记。
(14)陈鼎和陶器厂章签有郭记盖印及长方及扇形等多种形式之长方或扇形打洞边缘小型黄色商标。该厂主人的名字叫吴汉文,他笔名为歧陶,这家公司雇用的工匠包括胡耀庭、俞国良、冯桂林等人。在这段期间,该企业生产了一系列茶具,如茗壶、杯子等,其中还有一些带有英文C.T.H.CO.
(15)寿珍盖有八十二老人制作此茗杯参加巴拿马万国货物展览会曾获优奖并附上真记把下三字烫金图案作为装饰品。
(16)(17)(18)(19)(20)(21)
这些早期紫砂壶上的各种不同的文字不仅显示出当时技术水平高低,还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个人对自然美好事物追求的心态。通过这些细微变动,我们可以窥见那些年代里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大致走向。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件早期紫砂壶都具有不可替代价值,它们承载着历史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且深奥的情感交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