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碧玉重现北宋汝窑艺术展演之美

[日期:2011-10-10] 来源: 大观北宋汝窑特展 作者:孙新民 [字体:大 中 小] 图43、北宋 汝窑器盖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87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高4.6公分 盖外径14.2公分子口径11公分 器盖作圆形,下有子口,顶部隆起,中心处有一圆扣形握手。盖体施天青釉,子口处露胎,采用垫饼烧成。此类器盖在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出土较多,但不见汝窑传世品。从考古发现的情况看,该器盖分大小多种型号,应与大小不同的碗、盏相配套使用。该器盖的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釉面上开有冰裂纹开片,为玉石之美感。

图44、北宋 汝窑瓷片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0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一组七片,其中包括碗和洗类残件,可以看出汝窑产品底足面的不同特征。平底的皆以支烧为主,在器物底面上往往遗有三或五枚细小的支烧痕。而带圈足的器物,则根据其年代和造型可知,有直圈足和撇圈足两种,一般都是满釉支烧或垫烧而成。在这方面,我们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了当时制瓷工艺及其发展。

图45、北宋 汝窑瓷片 中国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00年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 一组四件,这些残片分别是瓶底、盘底、一种未知类型的器盖以及套盒。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汝窑在技术上的突破性进步,即通过故意利用陶质与釉质膨胀率差异所产生的缺陷作为装饰元素,从而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人工纹理。

从这些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观博物馆正在展示的一系列北宋时期的汤山(即“大观”)精致陶艺作品,它们揭示了一个曾经繁荣且具有高度工艺水平的地方文化。本次展览中,有许多罕见甚至未曾记录过的小巧艺术品,如香炉、小碗、大盆等,它们展示了当时人对日常生活用品设计与制作技巧追求卓越精神。

此外,本次展览还特别展示了一些模仿浙江越州(今浙江绍兴)陶瓷生产方式的手工制作套盒,以及刻划龙纹图案梅瓶等,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影响交融的情况,同时也表明了地方陶业对于中央官府需求变化的一种适应机制。

总结来说,本次“大观·北宋·汶山”特展不仅仅是一场回顾历史之旅,更是一次探索中华陶艺文化深度内涵的大师课,让我们通过这些久远但依然生动的作品,与那位时代中的匠人共同沉醉于那些无声却言情绪流露出的艺术语言里。(孙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