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陶瓷名家徐朝兴釉水如玉至纯至青数据解析
2006年,徐朝兴创作了梅子青釉《青釉水波纹碗》,这是一件典型的景德镇陶瓷作品。同一年,他还创作了梅子青釉《牡丹纹罐》。在谈到青瓷的釉色时,徐朝兴强调要达到“类玉”的质感,这意味着需要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而这种质感必须通过纯正无杂色的发色来实现。
传统上,中国人对美好的审美标准中就包括了对玉石的推崇。在儒家思想中,如孔子的论述所示,“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这不仅反映出对玉石本身的一种神圣之处,也体现了一种道德上的追求,即君子应当以其品格和行为来象征这些特质。
对于艺术家来说,将这些传统美学理念融入现代陶艺实践中是一个挑战。而在徐朝兴的手里,这个挑战得到了应有的回应。他认为,要达到“至纯”这一境界,就需要从根本上理解和发掘中古传统青瓷釉色的本质,并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意味着他不仅要确保颜色本身是纯净无瑕,而且还要考虑到它如何在自然光下展现出独特的光泽和深度。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采用多次施釉法,以确保厚重且透明的地面层,同时高温烧制技术也是保证颜色持久性与亮度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在他的梅子青作品《大粉盒》中,他使用含铁较高的紫金土作为原料,并采用多次施釉法以及高温烧制技术,最终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面层厚度和透明度。此外,他还特别注重密合工艺,使得器物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从而增强了整体工作的精湛程度。
此外,还有其他两件重要作品值得一提:一个是2007年的《弦纹罐》,这个罐子的造型既古朴又充满动感;另一个是同样年份创作的手工拉坯而成的梅子青作品《牡丹纹双耳盘口瓶》。所有这些都展示了徐朝兴对传统技艺、设计创新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理解并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徐朝兴通过他的工作,不仅坚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陶艺技巧,更是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欣赏那些被遗忘或被忽略的地方。在他的世界里,每一件陶器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一次抛光都是对时间的一次接触,每一次烧制都是向未来致敬的一步。而最终,这一切都汇聚成了那不可言喻的情怀——一种将心灵与手中的泥土紧密相连的心态,是所有艺术家的共通语言,也是人类文化交流最为深刻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