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网艺术市场混乱的反复原因在于鉴定制度的缺失
新闻资讯网:德粤轩收藏古代书画500幅,梁伟超谈艺术市场混乱的根源与真伪鉴定缺失
在唐人写经、元代方从义山水、明清各大家作品以及近代黄宾虹、傅抱石等大师名作中,德粤轩(原名咸韶斋)以其丰富的收藏历史积累了数百幅珍贵古代书画。总经理梁伟超指出,德粤轩的经营策略是快捷高效,他强调当前艺术市场严重缺乏有效的鉴定制度,并直言用自己的钱购买书画时买错或买假都是常态。
自1983年开始涉足艺术品行业,梁伟超历经多个角色,从书店职员到专职交易人,再到拍卖行艺委主持者。他于2010年创立德粤轩后担任总经理,一直致力于古籍收藏。2010年春季,当时黎雄才作品正处于上升期,但价格仍远低于预期。一幅《山水》仅成交60万元,与北京市场相比显得黯然失色。于是,梁决定大量购入黎雄才精品,并迅速行动。在2011年12月华艺国际举办咸韶斋专场拍卖时,一共有147件拍品成交6300余万元,其中包括一幅《松溪图》以200余万元成交。
除了黎雄才作品之外,由于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常宗豪长达二十年的友情,以及常宗豪去世后,其生前藏品由家人全权委托给梁处理,“我跟常教授认识二十多年,他家人对我比较信任。我花了三年时间,用近亿元将这500多件古代书画全部收回。”他说。
在这500多件宝贵名作中,有沈周、董其昌、郑板桥等明清时代的大师,以及近现代傅抱石、高奇峰等人的精美作品,如沈周《浅绛山水卷》,董其昌草字《渥洼马赋册》,郑板桥行书《九言大对联》等。此外,还有不少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稀有性的佳作,如方从义的《云山图》,傅山草笔墨法金农的《江梅图》等。
对于收藏方向,梁伟超强调,他们更倾向于寻找难以搜集到的罕见珍品,而非只追求流行市场上的知名作者。他也提及自己曾在拍卖会上竞购,并且绝大部分重要作品都直接通过民间交易,这样可以确保价格低廉并且能够即刻上市销售。由于海外主要藏家的分布集中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因此他的采购通常来自这些地带。
鉴定的问题已成为业内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在国内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不同机构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估结果。但无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哪位专业人士愿意承担使用他们个人资金购买几十万甚至更多金额的一次性投资而未能成功的情形。“没有买错一百万以上的一幅画,就谈不上懂鉴定。”他认为理论固然重要,但缺乏实战经验的人“充其量就是纸上谈兵”。
对于一些专家来说,他们断案决断几乎无关责任,因为他们并不需要掏出自己的钱来进行购买。如果是在使用自己的资金,那么鉴定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这就像军事训练中的战斗演习一样,“刀口舔血”,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真假之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点在艺术商贸领域同样适用,即使是被骗过一次,也能让你深刻理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不真的。”
关于行业监管方面,有些建议提出采用“持证上岗”制度,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舞弊行为依旧存在。如果要建立一个可靠的系统,就必须制定相关法律,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是否提供正确信息。这要求所有参与者必须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然后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测试或物质验证。而此类制度若实施,将极大提升整个行业水平,使它更加健康发展下去。
最后,对话结束时,我们询问他如何判断徐悲鸿著名版块 《麻姑献寿》的真伪?他回答:“这是一件非常传神的人物画像,我感觉每当看到它都会被吸引进去。这也是我初步印象。当你看到这样一张图片,你整个人就会被吸引进去。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称这样的工作为‘一眼货’——因为它们看起来既符合逻辑又很自然。”
我们还问他作为一个拥有如此丰富经验的人,在鉴定的过程中有什么建议。他说:“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太依赖别人的意见。在1984年,我遇到了广东的一个大师,他教导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比如练习字迹和绘画,同时阅读各种资料了解更多知识和理论。我一直记住那句话,即使经过三十年的时间,这句话依旧让我铭记。”
最后,我们询问关键点是什么?他回答:“关键点就在题款里面,也就是那些文字内容,它们很难造假。你可以模仿笔触,但无法模仿文字中的灵魂,每个字都反映了一种风格和技巧,所以只要掌握这些细节就能判断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