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为刍狗文切意远法无定则
自古以来,茶与壶便是难分的好友,而紫砂壶则是这段友谊中最为珍贵的一环。宜兴红茶和紫砂相得益彰,携手经历了从明朝到今日的五百多年历史。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纯净天然文化内涵和精湛工艺,让世人赞不绝口,就如同明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所感叹:“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五色富贵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人,其中张顺法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并非出身名门,但他的爷爷和父亲都以陶艺为业,这种环境自然地让他接受了陶艺的熏陶。当他19岁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时,他就拜入了当时著名紫砂大师李碧芳门下。在李碧芳严格指导下,张顺法学到了扎实的基础。
张顺法深知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不能局限于生活素材,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蕴含丰富意义。他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创作出了许多获奖作品,如“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和“茗香壶”,这些作品在港台地区获得了广泛认可。
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张顺法对自己要求极高,每年只创作两件作品,以保证每件作品都达到完美状态。在他看来,一件优秀的紫砂艺术品应该体现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指细腻工艺;气指质朴本真;神指韵味流畅。而成功的创作既要抽象,又要新颖,有着深远之意境。
张顺法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从构思到实样制作,再到烧制观察,最终至泡茶检测,每一步都需反复修改直至完美。他的艺术追求在于如何通过点、线、面构成形体,使之具有生动活泼的情趣,同时又符合传统茶道精神——淡泊宁静超凡脱俗。
现在社会浮躁,对于年轻人的眼前利益而言,更显得忧心无奈。但对于张顺法来说,无论何时,他总是在不断地求进求精,不断地寻找那份真正值得收藏的人们能够欣赏并经受时间考验的手足情怀善良的心灵。他用创新赋予每一件作品深刻思想内涵,这正是他艺术创造力的最大特色之一,比如他的“二泉壶”,就是这一特色最鲜明的展现。这把 壶以扁圆温润饱满之形态、新颖别致之设计,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荣获金奖,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其卓越技艺和无尽努力的一个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