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博物馆以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为名仿佛一位博学的先生展示了7501毛瓷真品底款这些陶器就像古
山东博物馆与甘肃省博物馆携手主办,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划了《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中,有一件名为“卍”字纹长颈彩陶壶,源自马家窑文化,大约创建于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由青海省博物馆珍藏。
这次展览共展示了186件精美的史前陶器精品,以四个部分:生活序曲、艺术绝响、文明华章和制作工艺,为观众呈现一个全面的新石器时代山东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景象。其中,来自外地的文物宝贝有126件组合,而单是各大博物馆所藏一级品就超过60多件,是黄河流域史前陶器精品的大汇聚,让人对这个地区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其先民留下的史前遗迹显示出他们早已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从大地湾文化到仰韶文化,再到马家窑文化,上游先民们逐渐形成城镇化,并且建造起那些宏伟礼仪性建筑,这些发现证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之地之一。而在中游地区,如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发展成龙山文化,以及后来的陶寺文化时期,先民们以龙为图腾,在社会化进程中迅速发展,最终奠定了中原区域,即中华民族传统根基的地位。
位于下游的山东省,从扁扁洞遗址一直到北辛、大汶口等多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活动序列。在此期间,大汶口—龙山时期,生产力达到高峰,不仅物质财富丰裕,还出现等级制度,使得文明社会逐步形成。这些精美绝伦的陶器不仅体现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水平,更成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杰作,对今天仍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通过考古挖掘,我们知道龙山时期许多城镇都曾经存在,如章丘城子崖、临淄桐林等地方;同时,也发现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和文字。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非常繁荣,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技术创新和艺术创造具有极高追求,比如快轮制备黑色蛋壳土ware技术达到了极其精湛的地步,“黑光亮”成为龙山特有的标志。
综上所述,《大河上下——黄河流域史前陶器展》不仅展示了一段时间内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更让我们对那个远古时代充满敬意,那时候的人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如此精美瑰丽的事物,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3月26日,为大家提供一个探索历史奥秘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