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养护

不可思议的夏天文切意远 法无定则在物品间奏响

,宜兴红茶与紫砂相得益彰,携手走过五百多年。宜兴紫砂,以其纯净天然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工艺,让爱茶人折服,文人倾倒。价同金玉,又胜过金玉,如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感叹:“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五色富贵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他们历经辉煌,一直到今日技艺日趋完美。张顺法就是其中一个至为优秀的人才,他虽非名家后裔,却因爷爷、父亲皆陶工而接受了陶艺的熏陶。在19岁那年,他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拜李碧芳为师,从恩师那里学到了扎实的基础。

张顺法深受恩师教诲,即创作需来自生活,但不能拘泥于生活素材,使作品蕴含丰富意味。他三十多年的刻苦研习,最终被认可,其作品如“六方牛盖壶”、“浪击壶”、“云肩如意壶”、“二泉壶”及“茗香壶”,先后获奖,并在港台地区获得好评。

国家级工艺师张顺法,对自己的要求极严,只每年创作两件作品,以保证少而精。他认为必须体现构思,使创作理念立体呈现,再加上藏家的认可,这样才能算是成功。他的紫砂艺术总结为精、气、神三个要素:精指工艺细腻;气即气质,本质美;神即韵味,使人意会到美之律动。

张顺法所造之壶,在解读整齐律动中合理协调各造型因素,将局部服从整体,以达到共性之美。他认为创作首先要抽象取之于具象提炼于具象,不拘泥于具象以限制想象空间。此外,还应有新意蕴含气度和韵律,同时展现各种颜色的质量,而非追求妍丽色彩表达平朴高远,为传递奇妙事物做出了贡献。

他的创作包括五个阶段:构思、设计图纸转化成实样、烧制观察形态是否到位考虑功能性最后泡茶检测并进行修改至最终定型。这一切都反映出他对艺术追求的心境——一种淡泊和平超世脱俗的情怀。善于创新赋予作品深刻思想内涵,这是他的特色,如他所铸《二泉壶》,表现出唯美独特风格,该壶形式新颖别致,如同流淌着绝伦韵律,最终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的金奖,是对其艺术最高评价。

林语堂曾说:“捧着一把茶壶,可以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是否可以这么说,紫砂已成为张顺法生命的一部分,“为伊消得人憔悴”,辛苦却甘愿,因为他沉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