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毕生的心血反复融入了那些紫砂壶名家的作品之中
七十多年前,传奇僧人李叔同圆寂前,留下了至今令世人怅然的四个字:悲欣交集!八十多年前,65岁的制壶名手俞国良,生前清点自己的遗产,仅有60多把紫砂壶!我想,用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四个字形容俞国良大师生前的心境,是颇为恰当的。他的悲,在于半生漂泊,孤身一人,他生命最后留下的清单,只有紫砂壶。他的欣,在于择一事终一生,并有所成就,也来无所求却归有所恋!牡丹花鸟笑樱时间回到八十多年前,在蜀山脚下的一个小屋里,一位老人正拿着毛笔颤巍巍地在纸上书写,一张又一张,他看起来有点吃力,但仍旧坚持。不久之后,这位老人的去世,而他书写过的清单,则是他的遗产——六十多把紫砂壶。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清晚清紫砂八大家”之一的制壶名手、紫砂壶名家的俞国良。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无锡锡山人,是晚于黄玉麟的一代宗师,其少年成名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湖南巡抚吴大澄及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其作历来被视为紫砂珍品。晚年定居宜兴蜀山木石村(今宜兴市丁蜀镇),传器制作严谨,器形格调雅致,被各地博物馆珍藏代表作包括各式传炉壶、线圆壶、仿古壶等。
在1937年的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上,由他亲自制作茶具获特等奖,在宜兴紫砂界享有一高声誉,对时期紫砂艺术繁荣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定居宜兴蜀山,与邵氏寡妇结婚,有子邵陆大,有女邵宝琴(倪顺生的母亲),俞国良视如己出,将技艺传授给二人,每日耳提面命必教造型之课。在1939年病逝后安葬于老家锡山。
顾景舟先生在《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中评价说:“余国良原籍无锡,以其严谨之制作与雅致之器形,为晚于黄玉麟的大师。”代表作品是传炉 壶,其中朱泥传炉更是一代经典。此外还有以69.00万RMB成交价出售的一款朱泥线圆 壺,以及以575.00万RMB成交价售出的款溥心畬题字画刻文装饰的传炉 壺。
可以说,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是在忙碌还是闲暇时光,都能感受到那份对生活不懈追求和对艺术不竭热爱。他毕生的心血智慧技艺都融入这些精美绝伦的小巧作品中。一方泥土,从青春到暮年,他始终执着,不离不弃,最终化作了一段传奇故事,让后人敬仰。而今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们如何用他们的心血与汗水铸就辉煌历史。别忘了点亮文末【在看】向真正的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