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亮相中华艺术宫
苏州河夜景(油画) 1964年 刘海粟 刘海粟美术馆藏
4月21日,“居然水中间——近代以来的江南景观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主办,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刘海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共同支持,同时借展10余位当代艺术家作品,共展出表现江南地区水域景观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影像等作品共140余件,包括近现代艺术大家的代表作品和当代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分为“涉水有途”“观水有法”“思水有道”三个板块,分别从水的视觉再现、水的形式探索、水的人文思考三个方面,在展示江南水环境多重样貌的同时,呈现艺术家观看方式的转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意关照。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的许多作品是艺术家写生过程中创作的,为观众了解江南水域景观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觉参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陶冷月拍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江南老照片,以及五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们在各地的写生之作等。另一方面,由于江南多水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些艺术家虽然并非直接描绘江南的某一具体水域,但却潜移默化地被江南的水光烟波影响,形成了具有形式意味的绘画语言和与水有关的观念思考。展览的后两个板块,则更侧重体现艺术家“观”江南方式的转变,呈现艺术家主体对江南景观更为主观的审视。如“留法三剑客”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的作品饱含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东方意蕴。而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艺术家“观看”江南的角度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处身其中的水环境的关系、面临的问题以及水景观的意义等,从而形成了观念中的江南水景观。
此外,一组由AI创作的特别作品也亮相此次展览,策展团队结合当下饱受关注的AIGC技术,围绕传统文人山水画创作生成了一组AI辅助作图的作品。在探讨中西方绘画面对自然的不同观看方式的同时,展示当下技术革新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探讨未来景观制造的可能与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