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然之美中探讨书画艺术与教师资格证的关系存异不求同的艺术教育新趋势
在与林木先生的书信往来中,我深受其对待艺术界争论现象态度的启发。林先生提倡“存异不求同”,这句话概括了他面对艺术界纷争时的立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在国内外,艺术界总是充满了激烈的批评与反批评,以及讨论与辩论。这其中,不乏双方各执一词,或以一人之见为至理名言,或以文字和言语进行唇枪舌剑。
然而,这种争执似乎都旨在达到一个共同目的:分辨“是”与“非”,“正确”与“错误”。这种情况下,一方被视为“错”的,而另一方则被认为是“对”的。更有甚者,对于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甚至诉诸法律,试图通过强硬手段确立自己的观点。
面对这样的局面,林木先生表达了他不再参与辩论的决定。他认为,因为标准、立场和知识结构差异,要达成一致性结论是不可能的。他主张评论只是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一个方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
我赞赏林木先生这种态度,是因为实际上,即便背景完全不同的双方,也很难达成共识,而且他们也说服不了对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艺术问题根本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其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标准不同。在中国书画领域,就可以看到形似神似之争、南宗北宗之争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审美标准和欣赏者的差异而产生的一系列争议。
这些争议虽然从表面上看没有结果,但其实本身就是最正常,最完美的情况。我认为,在艺术领域,没有绝对权威,只要能够百花齐放、百家并进,那么就能实现真正繁荣昌盛。因此,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每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坚持己见至死不化。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那么即使不能说服别人,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满足。而如果只想独占鳌头,那么即使赢得了一时掌声,也无法长久地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