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送花

紫砂壶的造型工艺社会中的艺术瑰宝

紫砂壶的制坯方法有模制和手捏两种,而名家出品,又往往以手工捏制成型为多。我首先要把捶炼粘熟的紫砂泥料再捶成泥条,打成泥片。然后根据作品的大小,切成各种规格,顺序操作。紫砂壶成型的顺序是:先做成壶身,按上底口。然后再接上壶颈、壶嘴、壶扳,还另制壶盖和附件如“的子”。制作时,我运用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巧,不同工具,使器形浑朴,线条流畅。

等坯件阴干后,再进行浮雕装饰或贴书加工。天干不完可放入缸内,上覆厚棉袋。第二天继续加工修理,直至轮廓端正时止。这整个操作均以手工进行。在创作过程中,我必须事先寻找素材和选择泥料,色彩配合也要经过作者周密思索,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景物。

紫砂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准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四个过程。这几个过程一般不是一个人完成,如烧制,一般都不是制作人员来做,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分工非常明显,这也是促使紫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 准备(包括准备工具、泥料、造型准备)

泥料准备首先是从矿中挖泥,从矿层开挖出来的紫泥,本称生泥,与块状岩石相似;生泥出来后需自然分化,然后破碎并碾细,并用60目筛子筛选;最后手工或机械练磨。此步骤很辛苦,但后来改用雷蒙机,但若过度使用会损伤材料。

工具准备

工具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其实所列的是长期发展下来大家都用的工具中的少数部分。

善用工具是做好茶壶的一个前提条件。

主要包括:工作台(即凳)、打湿面团及拍塑体等法,以及矩车用于圆形面团处理光滑表面的装饰线条的手持道具。

造型准备

在开始制造茶壶之前一定要想好想要设计什么样的茶壶,就像画画一样,要先想好,可以绘图或计算其构图形式。

另一种成型方法是印模,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制造模具,用印模生产大量相同设计产品。

二. 制作

紫砂器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是因为它既有技术上的精湛,也有独特性,它们通过不同的技术实现了艺术与实用之间平衡与对话。

手工捏塑作为主要的手法之一,它允许艺人通过精心挑选原材料,将意念转化为具体物质体现。而印模则更适合批量生产,同时保持了一定的统一性,有助于传承传统风格。

三. 烧制

制好的茶杯首先需要阴干,大约持续两到三天时间。

焚火后的器皿被放置在窑炉内经过高温熔化,以此去除所有杂质并达到最终坚硬透明状态。古代使用龙窑现在则普遍采用隧道窑烘焙而非倒焰窑烤箱式设备,更快效率更高且节能减排效果佳。

四. 后续工序

紫陶瓷器烧结之后还需进一步处理,比如磨光涂蜡,或施加抛光包铜镀金丝装饰等步骤,以提升外观美观性并增加耐久性。此外,还有一些艺术家会追求极致完美,他们可能会加入更多复杂元素比如花纹刻章或其他装饰模式增添更多视觉冲击力。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系列品种便是陈曼生的十八式,每一个都是他亲自挑选原材料,并根据自己对自然界深厚理解,将其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他不仅注重功能性的同时,也充满了诗意,让这些简单粗犷又优雅典雅的小小陶瓷作品触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进中国古代文化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