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故事

北宋汝窑的陶瓷花纹犹如春日里舞动的轻盈蝴蝶简单而不失韵味

北宋汝窑特展:从器盖到瓷片,探索简约之美

在大观的北宋汝窑特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精致的陶瓷花纹图案,它们如同春日里的轻盈蝴蝶,简单而不失韵味。这些图案不仅体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高超,也反映出北宋时期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次展出的“器盖”。其中的一件圆形器盖,其下有子口,顶部隆起,中心处有一圆扣形握手。这件作品施以天青釉,其子口处露胎,用垫饼烧成。此类器盖在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发掘中出土较多,但在传世品中鲜见。考古发现表明,这些器盖分大小多种型号,与不同大小的碗、盏相配套使用。其釉色蓝而不艳,灰而不暗,上开冰裂纹开片,如玉石之美。

汪庆正先生曾将“开创人工细密纹片”作为汝窑制瓷工艺史上的四大突破之一。他认为:“釉面开裂纹片,是由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产生的现象,将这种本应为烧成中缺陷变为有意识装饰,则是从北宋汝窑开始。”确实,在许多汝窑瓷器表面都布有此类开片,现在已成为鉴定汝窑瓷器主要特征之一。

除了上述描述,我们还能看到其他两种类型的器盖。一种呈下口大,上顶小,如倒置水杯;另一种作直口、弧面、鼓肩,上刻团龙纹,为圈足盒的盒盖。这两种设计体现了当时技术和艺术水平的大幅提升。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另一组展品——“北宋 汝窑瓷片”。这是一组七片残件,可以看出它来自于碗和洗类器物。在这些碎片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底和带圈足两种不同的造型。而且,每个残件都留下了支烧痕,这显示了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通过对比研究者过去对官式陶瓷品位要求较高,以及宫廷风格浓厚这一观点与实际出土遗址的情况,我们发现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盘、洗盆等,而非那些重量沉稳或模仿铜器造型的手工艺品。这样的发现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日常用品需求以及文化背景。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套盒”的出现。这类套盒仿自浙江越窑造型,可分为圆形和六边委角两种。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些新颖设计,比如梅瓶、大、小不同型号,有的地方甚至刻划着龙纹图案。(孙新民)